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40章 羡慕嫉妒恨的康姨母

嘉祐二年礼部贡举进士、九经、五经、开元礼、三史、三礼、三传、学究、明经等科,共录取七百七十八人,其中进士科有三百八十九人。(正史一共是777人,进士科是388人)

贡举名单出来后,一时舆论哗然,风波骤起。

因为录取的基本上都是苏轼、苏辙、曾巩等“无名之辈”,那些考前高中呼声较高的国子监和太学学子们十有八九都落榜了。

本朝景祐至嘉祐年间,国子监和太学学子之间流行一种怪诞诋讪、流荡猥烦的文风,文章晦涩难懂、难以卒读,被翰林学士张方平概括为“太学体”。

这种“太学体”发祥于庆历新政期间,在往届的贡举中擅长“太学体”文风的举子录取比例很高,因此国子监和太学学子竞相趋习。

但欧阳修是何许人也,早就看不惯这种求新尚奇的科场文风,这次逮到机会肯定要好好地动一下手术,纠正一番。

所以此次贡举,国子监和太学中“一时以怪僻知名在高等者”尽数黜落 。

能进国子监和太学的,基本上都是有背景的,如何能忍下这口气,于是聚众在路上,堵去上朝的欧阳修,把欧阳修骂得是狗血喷头,甚至还有人往他家里塞《祭欧阳修文》,咒他死掉。

这件事是目前汴京的热点新闻之一,是无数人茶余饭后的谈资,不过这上面还有一个头版头条——赵世安的贡举文章又火了!

在文曲星天赋光环的加持下,每一篇应试文章都是千古佳作!

文辞华丽优美不说,还切中时要,言之有物,其中一篇关于国朝财政改革的《财赋论》,更是让政事堂和三司等核心部门连开了好几天的御前会议,可见其文之实用!

据小道消息透露,三司部门经过初步核算,文章中的措施要是实施下去,可以让国朝收入增加两成。

而且对最下层的普通民众基本没有影响,堪称“民不加赋而国用饶”!是一等一的谋国之文!

虽然殿试要在农历三月初五开考,但汴京所有人都知道,今年的状元花落谁家!

...

农历三月初一上午,盛家,葳蕤轩。

大娘子王若弗正在招待自己的亲姐姐王若与(康姨母)和外甥女康允儿,盛华兰、盛如兰、盛明兰作陪。

康姨母看着妹妹王若弗容光焕发、神采奕奕的样子,表面平静,心里嫉妒得都快发疯了。

未出嫁前,她是王家最受宠的女儿,从小跟在父母身边,而妹妹王若弗是被经商的叔父养大的,样样都比不得她!

当年康家和盛家同时上门提亲,也是她先选的,她没看上当时已经落败的盛家,看上了兴盛的康家,结果还不到三十年,盛家就兴盛了,康家却败落了。

现在她居然要把自己的女儿往盛家塞,还得求着妹妹王若弗,这种心理落差实在太难受了。

王若弗没有察觉出康姨母的心思,热情地招待着:“姐姐,你快尝尝,这可是北苑贡茶,是前几天大内赏给世安的,可金贵了!”

“这荔枝、草莓、樱桃、火龙果、芒果,都是明儿花大价钱弄来的!还有这奶油蛋糕,可是独步汴京,全汴京的蛋糕做法都是从随园传出去的,宫里的御厨都来学呢!”

王大娘子是个好面子的人,亲姐姐来了,她当然要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待客了,要说炫耀吗,肯定有一点,但更多的还是想招待好姐姐和外甥女,毕竟她们难得来一次。

但康姨母可不这么想,她的心里腻歪得不行,不过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,她只好捏着鼻子违心地赞道:“妹妹这日子过得真是舒坦,宫里的娘娘怕是也比不上啊,我真是羡慕得紧呐!”

“呵呵呵...”王若弗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,她摆摆手,谦虚又凡尔赛道:“可不敢跟宫里比,也就是托儿女们的福,过得精致些罢了!”

“呵呵呵...”康姨母皮笑肉不笑地笑了笑,然后看向盛明兰,摆出长辈的架子:“你可得好好孝敬你的嫡母,要不是她把你记在名下,你哪有那么容易嫁入宗室,哪有如今的风光,你可不能忘本呐!”

“姨母,这就不劳您操心了,六妹妹对我母亲向来是孝顺的!”说话的是盛如兰,她从小就对这位康姨母没什么好感,因为这康姨母一向是有事有人无事无人,市侩着呢!